澳門群記家常菜

讀到這篇的人有福了,因為可以認識更多美味家常菜,而且圖文並茂。

這次有多些時間逗留澳門,原因已經在〈上帝的意思原是好的〉交代,在此不再提述,意外收穫是可以多試可口菜式。

因為有「群記」的款待。

返澳之前,曾叮囑「群記」盡量做一些我至愛而又只在澳門才可以吃到的餸菜。得到的回答是:「睇吓買唔買到。」
這實在是意料之中的答案。
只有寄望於食神。

誰知回澳第一天,老闆娘便告知我「有食神」,竟然買到已經在澳門百年難得一遇的「白鴿魚」,雖然已接近天價!
我喜歡食乾煎白鴿魚,記得在蓬萊新街時,姨媽煮給我吃,手勢一流。幸好群記識偷師,完全繼承姨媽的衣缽!然而海洋改變了,白鴿魚吃的也改變了,自然今天的白鴿魚跟數十年前的也不同了。
天然定律不可違也。

食煎白鴿魚當然要食肉,蘸點豉油,直上天堂。
還未完,懂得煮的人必然連頭煎;懂得吃的人,必然連頭也不放過。
雖然不是吞下,但必放入口吮清牠的油!

差不多全碟由我包銷!

煎白鴿魚

若這餐沒有煎白鴿魚,那個湯就是枱上之霸:白果腐竹薏米粉腸豬肚湯。
群記的粉腸豬肚必定乾淨,蘸一點豉油就成為美味的佳餚。那些腐竹大部分已溶入湯內,喝上來既甜又稍帶膠口感覺。

白果腐竹薏米粉腸豬肚湯

「既生瑜何生亮」。
有了煎白鴿魚為冠,白果腐竹薏米粉腸豬肚湯為亞,那麼蘿蔔炆牛筋牛腩就要屈居季位了!
由於我相信牛腩多留一天會更入味更腍,所以當時忽略了它,沒有多夾回碗也不覺太虧欠!

蘿蔔炆牛筋牛腩

珠玉在前,翌日又如何呢?

群記果然有兩手。

如果問我最喜歡的魚菜式是哪幾味,第一我當然會揀上述的煎白鴿魚,第三是苦瓜炆三泥魚,接著便是乾煎獅頭魚、鹹酸菜炒奶魚、大芥菜煮黃花、清蒸撻沙、𩶘魚等等。煎糖醃曹白屬另一類別,自領風騷。

那麼第二呢?
就是麵豉煎封紅鱣魚!

麵豉煎封紅鱣魚

白鴿魚是連頭上,紅鱣則要飛頭。
前者的頭要先吮才吐掉,後者兩邊及魚尾的軟鰭完全可以食進肚子裏。
紅鱣的肉非常軟滑鮮味,吃的時候,只要咬著魚骨的一頭,筷子沿著骨的方向下滑,便會將魚身的肉剝出來,蘸些麵豉汁,吃下去便立刻想舉筷再夾下一條。

當然,全碟差不多亦由我一人包起!

當天的湯也是非常出色,既清且甜,那就是西洋菜瘦肉竹竽湯。
竹竽是首次食,很清。
西洋菜即使煲完湯,也仍然嫩綠可入口。

西洋菜瘦肉竹竽湯

接著多天光顧群記,堂食外賣均有,餸菜當然超水準好食。
有一些因為有其他更吸引的菜式給比下去,完全想不到有需要拍照,白切雞就是其中表表者。

這裏有照片的就是:大芥菜煮黃花、清蒸游水撻沙、煎西冷牛扒、粉絲大頭蝦、鹵水鵝掌,和吉列豬扒。

大芥菜煮黃花

清蒸游水撻沙

煎西冷牛扒

粉絲大頭蝦

鹵水鵝掌

大芥菜當造,肥而多汁,蘸些魚汁,不用跟飯也可以吃一餐。黃花魚多肉,且有一種特別的魚味,近鰭及尾處魚味更濃。

撻沙魚身薄肉滑,有魚鮮味,喜歡吮骨的我更欣賞牠左右兩邊的鰭肉,往往只顧食兩邊,放棄了中間魚肉予同桌諸人。

西冷牛扒煎到半生熟,有肉味,不太油,完全冇筋。

奇怪那天的大頭𧎚食來肉有點霉,不像是新鮮的。但在買的時候,我明明看著是會彈跳的。總不成那賣魚檔有高手,在我們眼底下偷龍轉鳳也神不知鬼不覺?

最後要一提群記的吉列豬扒。

吉列豬扒

我向來對豬肉不屑一顧(添記的燒肉除外),豬什反而相當欣賞。多年只食港式番茄焗豬扒飯,偶爾吃义燒排骨。
吉列豬扒既乾且不夠滑,跟雞胸肉一樣不討人喜歡。所以那天本不大熱心吃,禮貌上夾了第一件。竟然之後卻總共食了六件!委實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好。既炸得剛好又香,肉既腍又有咬口,肯定新鮮且沒有用鬆肉粉。豬扒厚薄適中,入口絕不乾,還有些少肉汁。最好是它不肥,不像街外的豬扒咬得滿口肥肉。可以說是我所吃的炸吉列豬扒的一哥。下次再光顧時必要預訂。不過,當然是在魚之後!

這次嚐到很多群記家常菜,算是幸福,也可說是因禍得福。

打算將福氣分給有緣讀至這裏的人,可以在「群記家常菜秘笈」找到自己喜愛的菜式,自行複製。

總算造福後世。

Previous
Previous

澳門群記家常菜秘笈 (7) 麵豉煎封紅鱣魚/(8) 大芥菜煮黃花魚

Next
Next

澳門群記家常菜秘笈 (5) 炸蝦餅/(6) 滾冬瓜粒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