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門雀仔園新恆心
我喜歡食煲仔飯。
但說也奇怪,竟然未有試過澳門的。今次因意外留在澳門,酒店又近雀仔園,所以有機會食了兩次。第一次當然是鹹魚肉餅加潤腸,另外一天是北菇滑雞。
這間店子毫不起眼,招牌有點跟多年前大陸的差不多。一走近門口,便看到有人在等外賣,另一些就等枱。大家都很有耐性排隊,對那位出來呼呼喝喝的大叔,一些兒抗議都沒有,彷彿是在等候免費飯盒。
由於群記老闆娘一早已經訂座,所以逕自前往樓上雅座。只見樓下得三數枱,怎料樓上竟然雙倍有多,大枱也有數張,相信二樓的面積有兩個鋪位大小。看來這小店有相當多的捧場客,因為枱面都貼上字條,寫明下一枱客是誰、訂了甚麼時候,也就是通知當前的食客該甚麼時候交枱!
聽聞這小小的店子已經有幾十年歷史,只有懂得找的人才找得著,因為它隱藏在街市後側一條街道,招牌亦不吸引。可能因此,老闆幾十年來見慣大場面,相當霸氣,呼喝伙記不在話下,連顧客也不例外!我們點菜後,久久未上枱,多番催促伙記,未有好結果。未幾,老闆親自上來解說,因為廚房不夠人,外賣又多,所以出菜慢了。先莫說外賣比堂食優先已經難明,老闆未說出口的話其實是:「等不及可以埋單。」
回來說新恆心的菜。煎炸菜式是不錯的,但那一碟薑汁炒芥蘭卻看出主廚根本沒有把關,因為本該綠油油的炒芥蘭,卻變成深綠近黃!一個好的主廚或老闆,本不應容許上桌,要再炒過,事實卻沒有,不禁令人慨嘆華人因利潤而犧牲專業,相對日本人對專業的尊重,真是望塵莫及!
不過,煲仔飯若執正來煮,這兒仍然食得過。我那個鹹魚肉餅加潤腸端的不錯。霉香鹹魚當然比不上群記的馬友,但還算及格。飯煲不再用瓦煲,也是大勢所趨。飯有焦香,成底飯焦真的在煲底見。我覺得飯煲略嫌大了一點,縮細一些,如筲箕灣紹華的大小,更加會製造出矜貴惜食的氣氛。
有一點要提的是,煲仔飯的質素控制是一個問題,因為同桌親人較遲落單的煲仔飯竟然神速上枱,結果當然不出意料之外,物理定律是不能抗拒的。所以,吃煲仔飯的人要有心理準備,較穩妥的是訂枱時一同訂煲仔飯,反正不訂枱也不容易有位。
或許澳門還有其他吃煲仔飯的好鋪子,而新恆心的煲仔飯是可以再光顧的。其他的缺點,橫眉一看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