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道篇 (5):信息

這一篇如履薄冰。

之前我們探討過:
 向心靈講道
 釋經講道
 交談而非教導
 講道的主角從來都不是講道者
它們分別針對講道的目的、策劃、聽道者,和講道者。
現在是時候探討講道的內容——信息。

我們可以從很多方面探討一篇講道的內容,例如:
 教義主題如救恩、上帝的公義、上帝的憐憫……
 當代議題如社會公義、貧窮、氣候變化……
 靈恩題目如上帝的異象、教會的未來,國族命運……

不過,正如討論「信仰準則」或「最大的誡命是哪一條?」等,上述話題只會引來無休止的辯論。

因此,這一篇將從另一個方向探討講道的信息。

一個信息,不論其內容如何,都該發自宣講者的內心,並對聽道者的心靈帶來衝擊。
布魯斯(Philip Brooks)說過,講道是經由全人所表達出來的真理(truth through personality)。
可見講道必須由心入心。

華理克(Rick Warren)也說過類似的話:我不喜歡講道;只喜歡那些我對之講道的人。

的確,了解兩者的分別,比單純認識任何一樣,是更加重要的。但很可惜,不少講道者只喜歡講道。他們的信息永不適合用於講章,雖然用於講座也許還可以。

一個信息必須源自一顆愛護聽道者的心靈,和一個關顧聽道者的腦袋。
這樣的講道者既與會眾感同身受,自然會祈求上帝賜下他們所需要的信息,不是要他們喝彩,而是要安慰他們。
而會眾亦會同感一靈,領受教誨和得到激勵。

講道絕不是精心計算的溝通技巧或浮誇的言辭。這是保羅在哥林多前書第一章所批評的,他的重點相當清晰。

如果一篇道被稱為「從上帝而來」,就是強調講道者得到啟示。
如果一篇道是「以聽道者為目標」,就是說它要令顧客感到滿意。
如果一篇道是源自經文,我們就要在此討論它的信息。

信息本身必須與經文的意圖和它要達到的目的一致,而不是要符合講道者所領受的啟示或顧客所要求的貨式。

舉浪子的比喻為例。

初看,這個比喻的教訓毫無疑問包含父子的互動、悔改、饒恕,和父親對浪子的愛。
沒有異議。

再看,父子的互動決不能撇開故事中的大兒子。浪子回家,他的長兄會參與一同慶祝嗎?
同樣沒有異議。

繼續看,就會發現浪子的比喻原來是三個相關比喻的最後一個,論上帝眼中的「得與失」。
也是沒有異議。

再研究一下,為何耶穌要講述這三部曲?原來:
當時有好些自以為是的人,他們鄙視和嫌棄那些在社會及道德層面被視為有問題的人。
沒有異議,到此為止。

那麼,信息是甚麼?
甚麼信息才符合這段經文的目的?

從整段路加福音第十五章看,那信息必然是:
不要拒絕罪人,相反,要尋找他們,擁抱他們,為他們的回轉高興,這是上帝所願的。教會尤其要這樣行。

這個信息跟路加福音十五章 1~3 節的記載吻合:
許多稅吏和罪人都挨近耶穌,要聽他講道。法利賽人和文士私下議論說:「這個人接納罪人,又同他們吃飯。」
耶穌就用比喻對他們說:


如果我們再擴大範圍,研究一下這個信息是否與整卷路加福音的目的相符,將更為理想。
不過,這樣做會將話題扯得太遠。
也許,只要知道這卷福音書的開頭就已經足夠:一群社會所鄙視的人,見證著一個冬夜所發生的事!
一群社會所遺棄的,領受了人所共知的福音!

單單宣講悔改的益處並不足夠。
宣講天父的憐憫也未算完整。
還應該向那些坐在教堂長木椅上的會眾宣講,以那些每天都享受著與天父有獨特關係的信徒為目標。

信息的力量就在這裡,由三個相關比喻的效用加以證實,旨在衝擊自以為是者那種對人根深柢固的鄙視。

任何較此溫和的信息都是不能接受的。

當然,信息還可以包括大兒子的嫉妒、浪子的墮落,以及父親那看來不合理的恩典和愛。

只是,講章的主旨必須緊貼那班自以為是的人,好像超能膠的黏力那樣。
單單羞辱他們是不夠的。
講章的主要作用從來不是辯論。
而是向聽眾的「善美之心」呼籲,從而得到所期望的回應!

耶穌來使人與上帝和好。
祂呼喚所有不配得的人。
如果,在耶穌死亡和復活二千多年以後,那些在教會、政府,和社會上層的人,仍舊活得像路加福音十五章 1 至 2 節所描述的人那樣的話,這是何等的失敗!

如果情況是這樣,那基督教就真是一敗塗地了。

Previous
Previous

漫畫與滑稽

Next
Next

乾淨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