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戰後嬰兒」的哀嘆

Human chain on the top of Lion Rock. Hong Kong. 20190823.jpg (from Wikimedia Commons)

我推著行李車步向酒店。
從美國出發,飛行了二十小時,抵達赤臘角,再經過三小時防疫檢測,這兩分鐘的步行可算是這趟旅程中最舒暢的時刻。
我一點都不在意往後那十四天的隔離檢疫。
至少在這一刻還未想到。
———————————————-

我相當幸運可以四處去。
我的護照讓我四處通行。
我全家都有美國的居留權。
我和太太都在美國上大學,在半個世紀前。
我們的兒女也畢業於美國大學,比我們更優秀的學府。

我是個典型的「戰後嬰兒」,有分享受時代的繁榮進步。
正如許許多多嬰兒潮時代的人一樣。
我的生活穩定有保障。
我活在一個自由開放的社會。
兒女都是專業人士。
我沒有甚麼好抱怨的。

雖然我不像很多的友人那樣,積蓄了豐厚的財富,擁有多個物業,優裕的退休金,又經常旅遊,
但我很滿足。
我可以活下去。
我沒有甚麼好抱怨的。

八十年代初,我拿著兩個美國學位,開始我的職業生涯。隨後,香港蓬勃的發展使人人受惠,包括我在內。
我沒有甚麼好抱怨的。

是的,我生逢其時。
所有嬰兒潮時代的人都是。

———————————————-

在酒店房間內十四天,你可以做甚麼?
幸虧互聯網還可正常運作。
只是,在我離開的數週內,很多事情都已經改變。
YouTube再沒有我見慣的面孔。
自以為是的騙子佔據了公眾頻道。
土生土長的人被迫逃離故土。
英鎊對港圓的匯率躍升至一兌十一。

一切都似曾相識。

多年以前,正當我以高速建立事業之際,戴卓爾夫人在人民大會堂絆了一跤。
港圓隨著她下跌,甚至到一美圓兌十港圓的地步,直至聯繫匯率穩住了局勢。
對香港的信心也隨著流失。

幾年之後,1989年6月4日,自1984年以來僅餘的信心,終於給完全粉碎。
全民開始朝出口奔逃。我的兄弟姊妹,也包括我自己,都尋求到外國定居。我的三個姊姊逐漸移居美國和加拿大。
我和我的小家庭也到了澳洲,然後回流香港,等候著必須離去的最後一刻。
雖然最終因居英權計劃,我和家人無須離去,但我的原生家庭已經三零四散。

我們這一代「戰後嬰兒」只是難民一代,這種感覺永誌難忘。
就像是給人從你土生土長之地趕逐出來一樣。
可怕的感覺。

我們這些香港的嬰兒潮一代,從未想過會有這樣的遭遇。我們一向以為自己得以幸免。我們是「戰後嬰兒」。

我們避過了日本的侵略佔領。
我們受隔離於赤色中國和文化大革命。受隔離於貧窮、饑荒、失學。
我們飛到外國接受教育。
我們建設地下鐵路。
我們有最好的郊遊徑、郊野公園和海灘。
我們是世界購物中心、美食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居民,我們為此感到自豪。
啊,對,我們還有功夫片和粵語流行曲,令全球華人豔羨。
對我那一輩的人來說,大學畢業後選擇留居美國、加拿大、英國或澳洲的,生活就如享受美味蛋糕後,還能夠捧著整個蛋糕回家般愉快。

不過,這片蛋糕夾雜著苦味。

似曾相識。

那些在1989年之後繼續在香港挺下去的,甚至跨過了1997和2003年沙士一役的,又再次因為蓬勃的股市和樓市而得到回報。那些買了房產的尤其如是。

有好一段時間,我們這些香港的嬰兒潮一代覺得我們可以幸免。

直至2019年6月9日,一百萬人走上街頭,卻完全被忽視;2019年6月12日,更被報以過百的催淚彈。
6月16日,兩百萬人走出來。
再度被忽視,被報以更強大的暴力。
721、831,跟8964一樣,這些數字代表著殘忍的不公不義,我們曾經以為這是不該發生的,卻發生了。

對香港的「戰後嬰兒」來說,這就像是那赤裸裸的真相,殘酷地撕破了那塊浪漫的面紗——那份使人拼搏去享受的香港神祕感。

是的,我們仍然可以逃亡。
但這次,也許是最後的道別。
我們本該不用走。
這是何等的不公平。

更甚者。
我們看到年輕的一代被取消。他們的事業被打斷,學業中止,友誼破碎,正義感扭曲,同情心受打擊,「這完完全全是不對的」,不平的感覺瀰漫,好像平價古龍水的氣味,令人作嘔!

我們曾經以為,我們這些香港的「戰後嬰兒」是對此免疫的!
不錯,在身體的層面上,在經濟上,我們仍舊可以在自由社會活下去,仍舊吃美味的中西餐,仍舊吃喝玩樂。但已不可再遊行抗議,指控發生在我們的社會和人民身上的暴行。不可説那兩份報章所禁止説的話。不可用一兩種顏色……
除此以外,我們仍舊背負著創傷、哀痛,我們這些得天獨厚的「戰後嬰兒」,縱使安居於美國某些安全的社區,安眠於智能床褥之上,我們的情感仍舊擔負著噬人的記憶和憤懣。

若不是這十四天的隔離檢疫,我是無法意識到香港嬰兒潮一代所活在的兩層生存狀態。

——————————————
我推著行李車離開機場酒店,去乘搭A線巴士回市中心。
我要趕快。
巴士將在九分鐘內到站。我要去尋找巴士站的位置。
已經改變了那麼多。
必須趕快。

Previous
Previous

乾淨教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