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憶濟哥」續篇

寫了〈憶濟哥〉後,發現遺漏了一些父親的逸事,分別留存在我們六兄弟姊妹的記憶中。以下將這些記憶中的片段一件一件講述,雖然沒有說明是誰的記憶,但或許從字裏行間也可以猜得到。無論如何,希望我們兄弟姊妹和我們的下一代,能夠從這些集體的記憶中,更加認識我們的父親。

1.    有一次,老豆同我一齊返皇宮大廈家,在二樓樓梯,我看見地上有一個一毫(或斗零)硬幣,我沒有撿,但老豆叫我撿,我卻不願,故此給他駡,不過現在已記不起究竟最後有否將硬幣撿起來。

2.    又有一晚,老豆帶我去近竹林寺附近一街邊檔食雞粥!

3.    另有一年中秋,我叫老豆幫我做一箋中秋燈飾,他替我挖空沙田柚皮,類似西方萬聖節的南瓜,在裏面點上蠟蠋。未製成之前我每天都催促老豆,媽咪就著我不要再催,說老豆攰兼且周身唔得閒。

4.    司打口新新酒店對開有一個大圓圈,平時很多小孩子在踏單車和三輪車。有一次老豆帶我去學踏單車,他著我只須用力踏,他會在後面扶著單車跟著跑。我照樣做,未幾,竟然見到老豆站在我前面!原來我已經學懂踏單車了。

5.    老豆在紐約、多倫多小住之後,拿著綠卡回港。我駕駛舊本田雅廓cc4360前往接機,把車子泊在富豪機場酒店的停車場,然後經行人天橋往啟德接他和阿嬸。我夫婦二人攜同小兒,在烏煙瘴氣的機場出口等候。一見到他們我就只顧撲前推行李,孝心戰勝了愛子之心。忽然覺得不見了兒子,正待驚惶失措,恐怕三代單傳被拐,竟然聽到啟德機場播音中心呼喚XX父母去「失物待領」會小兒!後來知他記得學過有事要找穿制服的人才安全!慶幸那時還未到2019!

6.    我在家削蘋果、雪梨時,兒女覺得很好看,因為很多時皮是一直不斷的。這一手是我觀察老豆削皮時偷師回來的。他左手拇指和中指鎖住水果兩端,右手拿刀削,邊削邊轉動水果,就是這樣,一條長長而不斷的果皮便誕生了。

7.    我對自己幼時老豆的回憶很少,但仍記得他多次駕車載著全家遊車河。印象中有一部車子的左右轉指揮燈啟動時是彈出來的,黃黃的指揮燈,煞像一瓣木瓜的樣子!

8.    我小時皮膚不好,時常生瘡,老豆經常在興記幫我擠膿。

9.    那一年夏天,老豆來多倫多探我,他很喜歡。每日帶他去三和吃飯,他大讚义燒和雞好「林」,啱晒佢食。每日吃完飯總是陪他慢慢散步回家,閒話家常。回想起來,也是溫馨。

10.    有一天帶老豆去健康器材公司選購健康用品。他挑了一支拐杖及一件腰封。因為他瘦,原有的腰封下滑,得不到預期效果。想不到那天新買的那一件居然有吊帶,可以調整,非常理想。他本來還想買一張沖涼用的凳,但因擔心放不進行李,被迫放棄了。

11.    旅行完畢,到了回澳門家的時候,由於老豆膽小,不敢自己坐飛機回港,我便替他換機票,安排他與我的朋友乘同一班機返港。到機場時介紹他們互相認識,並交換座位號碼,他就大大放心了。

12.    當媽咪病重的時候,我同容根姐自港回澳門探她,返港的時候我忍不住大哭。當時老豆更吩咐容根姐,如果母親有不測時,一定要照顧我一同搭船回澳門的家。

13.    年尾出雙糧時,我交給老豆五佰元,他卻叫我交給母親,讓她開心一下。看來老豆雖然很少講話,其實是很關心家人的。

14.    有一年年尾準備過年的時候,聽到媽咪問老豆要錢過年。老豆說「冇」,並發脾氣,除下手錶拋到牀上,說:「冇錢,你攞去當啦。」我方才明白我們家是那麼窮,阿爸承受著多少壓力,媽咪當家是多麼困難。

15.    一天晚上,老三放工在樓梯被人搶劫,大叫,老豆聽到,拿著手槍衝出去追賊。想來也險,因為如果手槍給賊人搶去犯案,又或反擊,就大件事。老豆以為揸槍好威,真是替他抹一把汗。

16.    三家姐未去美國前,我全部倚靠她照顧老豆。但人算不如天算,老三決定移民去紐約。那時我每天下午二時下班,先去營地街市買餸上大堂巷老豆家,再去紅街市買我自家的餸,然後六時再上班。短短四小時內來回奔走,回想起來,還是當年年輕,才會有這麼好體力。就這樣,老豆也漸漸跟我說他想吃甚麽。最記得他喜歡食三角豆牛肚,會吩咐我若家中炆這一味時,便給他兩件,兩件就夠,因為多也吃不下。

17.    後來跟老豆商量,請他考慮搬往高士德區,可以接近我些,否則我可能比他先走!感恩正好那時我住的那一幢大廈,有一個C座單位放盤,便即時買下,搬近我住了。

18.    記得老豆住近我那幾年,有機會讓我孝順他多一點。因為一向以來,我是大心肝,沒甚麼細心。但那時,因為只有我一個近佢,惟有我做,很多時候買游水魚給他吃。他不喜歡吃猪肉,就買隻雞拆肉、打肉丸給他煮粉。星期日亦會同他去飲茶,找一間有熟人訂定位,免得他去到等。後來發現原來老人家不是在意吃甚麼山珍海錯,而是想讓人知道他的兒女孝順,帶他去吃喝。

未錄逸事,但記心中。

Previous
Previous

In Remembrance: Tsai Gor bits and pieces

Next
Next

In Remembrance: “Tsai G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