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靈輕食 (3):在基督裏死了的人必先復活
「幾十年之後我們再見。」
那是我父親在醫院病榻上臨終的遺言。
我一直抓住這句話。
大約兩個月前,我弟弟記起一件我第一次聽到的事,是關於我母親的,她已經在多年前過世:
「當媽媽在醫院彌留之際,她不斷叫我為她禱告,好讓她能夠到天堂去。」
這件事令我震驚。
我從來不知道她信教。
甚至不肯定她聽過福音。
大概當人走到生命盡頭的時候,內心總渴望到天堂去。
對於父親,我知道他死的時候信奉基督。
對於母親,我只能夠抱持希望。
試想,對我一個暮年之人來說,得悉過世的雙親在永恆中有一席位,這是何等大的安慰!
我得承認,對於來生我一竅不通。
我也無法理解為何在天堂裏,人可以認得出自己的父母,意識到他們的存在,卻同時又與他們沒有人世間的關係。
只要想想那個典型的猶太難題:一個女人先後與幾個親兄弟結婚,然後大家都上到天堂!
這將是何等尷尬?!
我得再次承認自己的無知,我實在無法想象,一方面明明看到父母,但另一方面他們卻又不是你的父母!
還是留給那些腦筋更棒的人來推敲吧!
不過,雖然邏輯混亂,但終究讓人心安。
這心安源自聖經的記載,其中細節詳盡得令人意外:
因為,召集令一發,天使長的呼聲一叫,上帝的號角一吹,主必親自從天降臨;那在基督裏死了的人必先復活,然後我們這些活著還存留的人必和他們一同被提到雲裏,在空中與主相會。這樣,我們就要和主永遠同在(帖撒羅迦前書四章16~17節《和合本修訂版》)。
很可能那是一個戲劇化的場景:君王回歸,拯救一座遭敵人奪去的城池。
當君王擊敗敵人之後,也許把敵軍斬首,也許敵軍投降,城中居民大膽出去城門迎接凱旋駕臨的君王。
有點像今天的本地顯貴,跑到柏油鋪築的停機坪上,等候著總統從專機下來(某領導人可能是蹣跚下來)。
總是臣民前去謹見君王。
那一刻,該是辯白和抹去眼淚的高潮。
那一刻,該是人類所渴求的終局。
那是我的渴求。
父親,我知道他懷著信心死去。
母親,我只能夠抱持希望。
我從聖經的話語得著安慰,心靈的安慰。
Over the Rainbow (Helgi Halldórsson from Reykjavík, Iceland, CC BY-SA 2.0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sa/2.0>, via Wikimedia Comm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