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一般的恩典 (11) :一次安息,永遠安息

一趟長途飛行之後,或一天工作完畢,大部分人都會第一時間放下行李或公事包,洗個臉,喝杯飲品,有些甚至抽支雪茄,然後一屁股坐在沙發上。
休息。
肉體的休息。
也許還是心靈的休息。
無論如何,休息讓人感到舒暢。
難怪 Club Med 的廣告這般吸引。
空無一人的沙灘。
深藍色的海洋。
一張躺椅,一杯啤酒。
有些人甚至將手機丟到海中。

耶穌應許,所有勞苦擔重擔的人都得安息——若是他們到祂那裡,
祂會給他們安息(十一28~30《和修》)。
何等吸引。

耶穌在營運 Club Med?
若休息只是暫時的,或有條件的,那何來安息的感覺呢?
抑或,耶穌只是說從肉體、政治、情緒的折磨之中得安息?或從罪中得安息?

任何讀過耶穌故事的人,或任何對宗教有期望的人,都不會滿足於只能從今世的艱難中得安息。短暫的肉體或政治安息也無法滿足人的渴望。

毋庸爭辯,耶穌說的是「你們的心靈就必得安息」(太十一 29《和修》)。
「心靈」這個字的確可以指整個人,但在這裡並不適用,因為與歷史事實不乎。耶穌被釘十字架。祂的門徒不是被迫四散就是受到迫害。
那何來全人的安息?
若死亡是安息,那就死吧。

安息必定與從罪孽、從罪疚、從過去的懲罰中得解脫的感覺有關,而最激進和令人驚詫的、甚至不能為傳統主流的道德框架所接受的看法,就是從未來的罪的咒詛中得解脫!

「耶穌怎麼能應許如此奢侈的安息?
上帝怎麼會成為聖誕老人?
耶穌怎麼能違反『上帝不會容許犯罪不受懲罰』這個不容置疑的觀點?
寬恕,可以;沒有懲罰,不保證悔改更新,不可以!」

他們學習了寬恕。
但他們同樣學習了真正認罪的人必須有悔改的行為。
如果有人參加了戒酒無名會的康復計劃後,仍然不能在日常生活中不喝酒的話,他們就會收回寬恕,因為他們的寬恕只是暫時和有條件的。

若耶穌宣告一個並非暫時、沒有條件的安息,這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對於 99.9% 的基督徒、佛教徒,和無神論者看來,這是個難以相信和接受的驚詫。

然而,若驚詫不令人震驚的話,就比惡作劇更不如。

耶穌可以減緩一下祂這個驚詫的力度嗎?就當是給人一個下台階?
祂不是說「我心裡柔和謙卑,你們當……向我學習」嗎(太十一 29《和修》)?
學習什麼?

耶穌說了這些話後,鏡頭呈現耶穌與法利賽人的兩次對峙。
兩次都涉及褻瀆安息日,像是要將摩西律法丟棄。
一次記錄門徒因為飢餓而摘麥穗來吃,發生在安息日。
另一次記錄耶穌醫治一個有一隻手萎縮了的人,同樣發生在安息日。

故事細節記載於馬太福音第十二章。
在那裡,耶穌要我們學習祂這句話的意思:「我喜愛憐憫,不喜愛祭祀。」(太十二 7《和修》)

我們必須從耶穌身上學習的是:
*有勇氣打破那個看似源自摩西律法而得到認可的道德框架。
*不將上帝局限於一個固有的形象——為求公正必須施行懲罰的法官。
*不視罪人為罪人,乃視他們為憐憫的對象。

一旦門徒能學會像耶穌那樣以憐憫待人,那祂的軛就是輕省的。任何加諸上帝身上的邏輯規限都會作廢。
上帝無須按人對祂的形象來行事,不管那形象是如何的正派和高尚。
因為人子要正確地重新定義十誡中的安息日究竟是為誰而設(太十二 8)!

大家可以抱怨說,上帝竟然可以忘掉律法,寬恕一切過去、現在以至未來的罪,而不要求獻上贖罪或好行為的祭,是個荒誕和違反律法的驚詫。

耶穌會回答:「我喜愛憐憫,不喜愛祭祀。」(太十二 7《和修》)
祂只要求那些說自己感到驚詫的人,要從祂身上學習認識上帝。認識上帝會如何對待罪人。

假如有人要上訴的話,耶穌會補充說,這樣的概念出其不意地打擊了他們。他們並未準備好接納這種對上帝的觀念。面對這麼一個寬宏大量的上帝,大概人不得不站在道德律法主義的對立面。

他們可以回憶上次耶穌對他們的教導。

耶穌聽見,就說:「健康的人用不著醫生;有病的人才用得著。經上說:『我喜愛憐憫,不喜愛祭祀。』這句話的意思,你們去揣摩。我不是來召義人,而是召罪人。」(太九 12~13《和修》)

兩次。
要學習。
捨棄人對上帝固有的形象。
學習祂希望以憐憫待人,而不是追討欠債或要求贖罪。
上帝不介意這些。
祂只關心罪人知道祂是慈悲憐憫的。

驚詫嗎?
不,如果你能接受的話。
是,如果你堅持自己對上帝的看法。

Previous
Previous

非一般的恩典 (12) :不問資格

Next
Next

非一般的恩典 (10) :恩典容不下報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