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azon,請問我們可以有過濾搜尋嗎?
今天的資訊科技確實強大。
而且用起來相當方便。
舉例說,你要搜尋三藩市的酒店。
你不想瀏覽數以百計的選項。
於是你設定一些「過濾」:價錢、地點、住宿類型,甚至品牌。
你喜歡 Holiday Inn Express?你就可以利用「過濾」來輕易找到它。
搜尋機票如是。
譬如你想跳過那些「贊助商廣告」。
你可以先設定「過濾」,限定只搜尋聯合航空和國泰航空。
這樣,你想避開的其他所有航空公司就不會出現。
當然,你或許會錯過了那些航空公司的超便宜機票。
不過,身為消費者,你大概會願意付出這個代價。
我不相信「過濾」是法律或消費者的要求。
很可能這只是企業自定的行銷手法。
它把選擇權交到消費者手中,更重要的是,讓消費者在購物之前能得到他有權獲得的資訊。
如果你從事投資,並只希望把資金投放於「乾淨」或「對氣候友善」的產業,或投放於某些地區,你可以利用過濾,把不符合要求的資金篩走。
設定「過濾」並不是甚麼難懂的科技。
我在意的是,這麼普遍的科技,卻沒有在一般人的生活層面上有更廣泛的應用。
這大部分人都不是世故的基金經理,他們一年頂多外遊幾趟。
這些人像你和我一樣,都是 Amazon 的顧客。
2007 年,美國有過千隻寵物因食物中毒死亡,原因是牠們的預製食糧中含有用於製造塑膠和肥料的化合物三聚氰胺。
大約 2001 至 2009 年間,美國東南部有很多業主嗅到雞蛋腐爛的味道,然後生病,他們發現家居的建築材料變壞。
原來房子的石膏板不斷釋放有毒氣體。
寵物的預製食糧和石膏板都是進口的。
中國製造。
你可以說,這已經是 2000 年間的事。
也可以說,今天我們已經可以檢查 IKEA 貨架上的每件貨品,知道產地來源才決定是否購買。
可是,這樣豈不相當費時和不便?
這豈不像你到 Expedia 網站搜尋時,必須點擊每個項目,查看每個搜尋結果涉及哪些航空公司?
或者到 Booking.com 搜尋三藩市的酒店時,必須點擊每個搜尋結果,才知道哪間是 Holiday Inn Express 嗎?
這樣豈不很可笑?現今已是 2025 年,不是 2000 年間
那麼,為何 Amazon 不向潛在顧客提供「產地來源」的「過濾」功能?
這不是區別對待,而是完全由搜尋者自己來設定地區。
對愛護擁物的人來說,為了確保自己的擁物不會吃到來自可疑地區的食糧,這個「過濾」顯然大受歡迎。
同樣,對每天使用護膚品的人來說,自然希望透過過濾,把不符標準和道德的產地排除在外。
再者,在網上購買食物和補充劑的顧客,就更加需要「過濾」,從而把出名製造劣質和冒牌貨品的產地篩選掉。
Amazon 若為他們的顧客提供類似的「過濾」,須花費多少?
也許,當 TEMU 和 Shein 提供這個服務時,Amazon 就會跟進?